前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一座大宅第,開始興建於西元1895(光緒21)年,完工落成於西元1903年,前後歷時八年多。

自西元1895年開始,前後歷經八年多的時間才落成。這八年多的日子並非單純興建的工作時間,而是包含了聘請風水先生擇地、購齊所需土地、聘請各類匠師、討論宅第設計、購買建材…等,是整個從無到有的整體過程。

蘆洲李宅自完工落成以來,未曾再經過大規模的整修工程、一直保存至今。在邁入現代化生活的過程中,家中人員雖曾因現實家居生活需要,有一些小規模的必要異動或是整理,但是未曾有大幅度的變異。

李氏家族在民國72年成立『祭祀公業李清水』的組織之後, 由嚴秀峯女士領銜整合家族意見,主動向政府提出申請列為古蹟,希望讓蘆洲李宅成為全民的文化資產,永久保存。在民國74年8月19日經政府正式公布,並定名為「台閩地區 第三級古蹟 蘆洲李宅」, 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無條件、主動申列為古蹟的私有民宅典範。

民國76年1月,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接受台北縣政府委託開始進行修護研究的工作,並於民國78年8月完成『蘆洲李宅研究修護計畫』報告。

民國81年10月, 台北縣政府委託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進行古蹟的修護工程計劃,並於民國82年8月31日正式開工,歷經近四年的整修, 於民國86年9月30日完工(依石碑記錄)。之後,因施工狀況、天災因素的影響,又有後續工程的進行,整體工程直到民國94年才真正大功告成, 民國95年正式移交基金會。 (這之中還包括內部展示軟體的建置工程)

現今所看到的最外圍圍牆、門房(售票處)等並非原物,這些是在民國八十二年開始的古蹟修護工程中所設計、並陸續增建的。主要是為了界定範圍,並且便於未來古蹟開放後的維護與管理所設,實際上的百年建築物是在內門屋與矮圍牆以內的部分。


 

紀念館的源由:

紀念館的源由  

蘆洲李宅的保存與再利用:

  民國七十一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實施後,在李氏大家長嚴秀峰女士主導下,結合李氏七大房家族,以「歷史保存與家道承傳」為初衷,向內政部申請將歷代居處的祖厝宅院列為古蹟,後於七十四年或內政部核定為「台北縣三級古蹟蘆洲李宅」,成為台灣第一座列為民宅古蹟的範例。
建立「李友邦將軍紀念館」,作為歷史承傳與文化學習的場所

  蘆洲李宅,當地人稱它為「李祖厝」。這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,表徵台灣漢移民墾拓精神與生活面貌的庶民宅院,其價值除一般所認定的建築特殊性之外,更在於李氏歷代族人的奮鬥歷程,牽繫的三百多年北台灣蘆洲一帶漢移民拓墾與生存的歷史。

  蘆洲李宅歷經了漫長的保存與修繕之路,為使蘆洲李宅成為一個長期供民眾在此文化學習的場所,未來將以「李友邦將軍紀念館」為活性再利用之主題。

建置「歷史文化教育大園區」

  為開展蘆洲李宅的文化的象徵價值與歷史的時代性意義,未來軟體的營運管理內涵,將包含李氏家族史、李友邦將軍之台灣人民族運動事蹟、蘆洲李宅古蹟特性與保存歷程,以作為台灣人對近代族群民族遭遇與台灣人典型的一種認識與學習,此外李宅作為台灣農村宅院的代表,亦將積極與社區學校合作,以樹立社區、古蹟與地方共生共容之典範,進而創造李宅成為蘆洲最具代表性與活化的「歷史文化教育大園區」。


 

紀念館的沿革:

紀念館的沿革    

arrow
arrow

    蘆洲李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